牟子
2012年5月1日,大型不锈钢雕塑《水上月》在天津文化中心的浅水平台上建立,正式面对公众,迎接国际劳动节。该雕塑高12.8米,雕塑的表面为镜面抛光。立起来的雕塑形态扭转有力,线条流畅,上下部分的肌理对比清楚,“月”的理念在水面上展示得晶莹剔透,流光溢彩。作为该雕塑的设计作者朱尚熹,无疑是非常高兴和荣幸的,所收到的各方面的反应都是正面的,肯定的。
《水上月》是朱尚熹在2012年所完成的最重要的作品,之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是因为作品伫立的位置太重要!当他被通知该作品被选中要建立时,他首先感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天津文化中心集天津大剧院、天津图书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科技馆等重要文化科技设施于一体,是名符其实的天津文化中心。这些文化建筑环绕一块巨大的水面依次排开,雕塑《水上月》就在该水面南沿的浅水平台上,你看看,雕塑的位置有多重要!朱尚熹的作品将建立在这样一个地方,其荣幸之感是可想而知的!从接收任务那一刻起,他就下定了必须做好的决心。
该雕塑的征稿始于2010年下半年,到最后的落成历时超过一年半,实际实施的时间只有四个多月,即从2011年的12月1日正式启动制作施工开始到4月20日完全落成。本来天津文化中心的建设方最初计划要求朱尚熹在3月中完成制作与安装,如果除去厂家的春节放假,也就是说两个月半要完成雕塑的泥塑放大、不锈钢制作和安装,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事。在商谈中经过他的据理力争,也在天津相关部门的领导充分理解的情况下,最后为雕塑的制作多争取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这样,那也是一场非常紧张的战役。让我们看看朱尚熹为这件作品所制定的设计标准吧:雕塑的下半部为不锈钢铸造抛光,平均厚度为7毫米,上部为不锈钢锻造,不锈钢板的厚度为5毫米,并要求制作厂家将质量往芝加哥的雕塑作品《云门》的质量上靠近。接受制作的厂家,北京奕东园雕塑制作中心的老板毛奕冬对朱尚熹说:“你这个难度的不锈钢雕塑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了!”这个雕塑制作中心是一个能够打硬仗的单位,既能保证质量,也能保证时间。朱尚熹很果断地将《水上月》放在了这个厂家制作。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他当时的决定是对的。
这种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征稿和定稿阶段,一旦定稿恨不得要求在一夜之间把雕塑立起来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垃圾城市雕塑现在几乎是人人喊打,可是如何治理这个顽疾,实际上还有很多障碍。应该说,现代中国垃圾城市雕塑的普及,参与者都脱不开干系:建设单位、雕塑家、制作单位。当然在这三者中,建设单位是强者,好像更多的责任不在雕塑家和制作单位。以朱尚熹的观点,并不尽然,在这三者的角色中,除了建设方要充分尊重雕塑的艺术规律,厂家不要偷工减料之外,他认为雕塑家的责任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雕塑家可能处在中心位置。他说:“如果我们雕塑家在城市雕塑的实施中为作品的质量据理力争,少一些凑合和利益思想,件件城雕都应该当成自己的纯艺术品来做,而不是当成行活儿去做,我们的城市雕塑肯定会有改观。在面对不尊重雕塑艺术规律的建设方,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尝试拒绝,学学当年罗丹拒绝巴黎文学委员会的裁决、退掉《巴尔扎克》雕像的款项、将作品自己保留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据朱尚熹介绍,雕塑《水上月》的构思成型始于以下诱因。首先,表现圆环的动态,使之具有生命感,这种想法始于他2000年在北京红领巾公园所做的《苏醒的圆环》,后来他在2008至2009年间又创作过作品《生命之环》。使圆环具有生命感的首要途径就是给予力量与运动的暗示。在雕塑上最能使作品具有力量与动感的办法就是对形体进行空间的处理与经营,通过形扭转,或折叠,或错位,将人们的目光不断地引向空间深处,这样形态就有了起伏、翻转的运动,有了运动也就有了生命。在《生命之环》这件作品中,扭转形态的过程中有意使圆环断开,特意给予了作用力的暗示。有了这样一些关于形的实验和准备,《水上月》的出现就顺利成章了。《水上月》实际上就是将平放的《生命之环》树立起来了。其次,与《水上月》有关的另一件作品是在2004年朱尚熹参与上海浦东新区城市雕塑方案国际征集活动中他所设计的《日出东方》。也就是因为这件方案他获得了“雕塑设计优胜者”的荣誉证书(尽管这件方案后来并没有实施)。朱尚熹的原初想法就是利用日出江面波光粼粼的画面,将其虚形的波光倒影实体化形成雕塑的一部分,这样的话,建立起来的百米高雕塑将实现“空间的置换”,水上城市景观将呈现“水下”的奇特景观,人们会有在“水下”行走之特殊联想。沿着这个思路到了2007年才有了首件已经被实施作品《精卫填海——无名岛》,建立在了天津海洋博览馆。《水上月》是他付诸实施的第二件关于倒影的作品,水上月在水面冉冉升起,其倒影与水上“月”的实体形成圆环,圆环有力地扭动,各种流线在空间中交叉,虚实体的对接之处显示出生命的灵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中国文学史上有无数描写月的名句,可以说“月亮”是中国人情感的寄托与象征。可《水上月》以抽象雕塑的方式,用全新的角度表达了月的壮丽和华美,再加上作品的整体镜面抛光工艺,将阳光、蓝天、建筑和水面环境映照其中,其视觉效果或清澈剔透,或流光溢彩。很巧的是开口的圆环正好是大写字母“C”,英文的“文化”和“中心”的字母Culture和Center的打头字母都是“C”。不管咋说,《水上月》之于天津文化中心,都是非常贴切的。
就做水面倒影的作品来说,并不是新东西,也有很多人在做,但是朱尚熹简洁的几何化形态和具有鲜明雕塑品格的特点与其它倒影雕塑是有区别的。这不是为区别而区别,而是他对雕塑品格的坚持和对几何形态的偏爱,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好像不这样就不过瘾似的。
作品的诞生就像孩子的诞生一样,是长时间怀胎与一朝分娩的伴随,也是痛苦与快感的伴随,还是曲折与成功的伴随,更是昭示与抗争的伴随……愿《水上月》能够承载生命的壮丽,陪伴天津的公众。如今《水上月》已经伴随天津公众五载有余,天津人民已经欣然接受了她,她已经成为天津文化中心的标志性雕塑,甚至是天津的标志性雕塑作品,我们经常可以在街道,在地铁,在媒体上看到《水上月》的身影。
《水上月》获得过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如今在中国当代城市雕塑她已经成为一件时代经典。
朱尚熹艺术简历
朱尚熹,雕塑家、教授,1954年12月出生于四川达州。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8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毕业。2007年——2012年期间曾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同时还分别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和特聘教授;2014年9月教育部授予朱尚熹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朱尚熹还是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专家会员,美国雕塑学会会员,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
1982年7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
1984年,雕塑作品《金牛》参加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展,中国美术馆。
1985年,雕塑作品《华夏力士》参加第一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被中国奥委会收藏。
1991年6月,《彭德怀》等二十多件雕塑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其中《创世纪》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1994年10月,雕塑作品《徐洪刚》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军事博物馆。
1994年10月至1995年1月,参加全国城雕高级研修班学习,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指导老师:俄罗斯雕塑家库巴索夫。
1995年8月,参加‘95中国威海国际石雕比赛,作品《石头·女人·梦》获优秀作品奖。
1997年7月,雕塑作品《节日》参加中国当代雕塑大展,中国美术馆。
1998年7月,参加桂林“愚自乐园”第四届国际雕塑创作营。创作花岗石作品《阳光下的梦》。
1998年9月,策划并参与了“98‘步履——北雕研究室十人雕塑作品展”展出了雕塑作品《“梦”系列》五件。
1998年4月,《自塑像》参加由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办的THE JEAN MASSON DAVIDSON MEDAL奖章国际性竞赛,并获鼓励奖。
1998年12月,参与策划并参加了“平台——‘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作品《大塔楼》和高跷系列共六件作品参展,其中《四边形的稳定性》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9年10月,作品《顶楼》,《盛大节日》,《奥林匹克乐土》参加“回响——中国现代雕塑33人作品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陈列馆。
1999年10月,作品《盛大节日》参加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99年12月,群雕《最可爱的人》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2000年4—5月,个人作品展《镜城一隅——朱尚熹井盖艺术展》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展出。
2000年9月,参加中国福建惠安国际雕刻大赛,创作大理石雕刻《石头里的梦》获二等奖。
2000年1月—12月,策划组织并参展了《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创作了公共艺术作品《风树林》和《苏醒的圆环》。
2001年5月,作品《华夏力士》和《俯卧撑》参加“新北京,新奥运——北京体育雕塑作品展”。
2001年6月,系列作品《朱尚熹井盖艺术之二——宇宙学图示》以及《大塔楼续集——空中花园》参加“时空平台2001雕塑作品展”。
2001年2月—9月,策划并组织参加了“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创作营”。
2001年5月—2002年3月,创作韩国总统《金九先生像》,建立于韩国首尔金九白凡纪念馆。
2002年9月,参加北京国际雕塑邀请展,创作青铜作品《盛大节日》。
2002年5月—9月,参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奥肯拉根地区国际雕塑创作营,创作大理石雕刻《山谷之门》。
2003年6月,参加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举行的环保雕塑作品展
2004年6月,参加奥地利依西格尔火雕艺术节。
2004年7月,创作《萨马兰奇像》,被北戴河奥林匹克公园收藏。
2004年10月,受聘为全国第十届美术展览雕塑展区评委。
2005年2月,策划并参与了“回到架上——步履雕塑群体第五回艺术展”。
2005年4—10月,创作实验肖像作品《马三立》参加了“中国当代实验肖像展”。天津美术学院。
2006年1月—2月,赴台湾高雄义守大学参加石雕创作营,创作作品《初雪》。
2006年10月,作品《无字碑》参加中国宋庄艺术节。
2006年10月,作品《方块字》参加“新西方主义在北京”展览。
2007年4月——11月,创作城市雕塑作品《无名岛——精卫填海》,高度7米,不锈钢铸造,建立在天津海洋博览馆。
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
2008年3月——7月,创作雕塑《情侣座——两个人的世界》,材质为不锈钢与铸铁,高度2.2米,长度为8米。该作品参加了北京“百件奥运雕塑项目”国际活动,作品建立在北京奥运中心公园。
2009年4月,创作青铜作品《竹里馆——王维抚琴》,建立在西安曲江新区公园。
2009年10月——2010年4月,创作了《上帝之吻》《王宝钏与薛平贵》《情侣扇》等8件公共艺术品,建立在西安寒窑主题公园。
2010年10月,《纵深的形——朱尚熹教学雕塑展》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A画廊隆重举行,该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办。展览集中了朱尚熹2007年初——2010年下半年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近4年的教学成果,展出雕塑作品近九十件,涵盖了具象和抽象两大类。展览的展出时间一个月。
2011年2月——2011年8月,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全国首届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
2011年4月,不锈钢作品《结构方式A》参加“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清华大学校园。
2011年5月,景观雕塑作品《一方水土》,花岗石,高度5.3米,建立在重庆水晶郦城星光社区公园。
2011年9月,《上帝之吻》等9件雕塑作品参加“开悟——2011大同首届国际雕塑双年展”,其中《上帝之吻》被大同市政府收藏。
2011年11月,专著《纵深的形——朱尚熹教学雕塑随谈》在重庆出版社出版。
2011年12月,雕塑作品《无名琴》参加“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邀请展”,展后被国家大剧院收藏。
2011年12月,雕塑作品《传统结构》参加“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
2012年5月,作品《模特老张》参加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举办的2012年度展,伦敦。
2012年5月,大型不锈钢雕塑作品《水上月》,高12.8米,建立在天津文化中心。
2012年11月,抽象雕塑《呼吸之窗》和《对接》参加“中国首届当代抽象雕塑展”,西安,陕西科技大学。
2013年4月,城市雕塑《水上月》获得2012年度全国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
2013年5月,作品《艺术家徐雄》和《学生杨兴军》参加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举办的2013年度展,伦敦。
2013年6月,抽象雕塑《扭动的空间》参加“语言的飞扬——2013中国雕塑年鉴展”,北京,国家大剧院。
2013年9月,抽象雕塑《三角体空间》、《六角体空间》和《15°空间》参加“延伸——2013中国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
2013年12月,抽象雕塑《传统结构系列》共五件参加“中国抽象雕塑艺术作品展”,湖北美术馆。
2014年5月,作品《我的导师曾竹韶》和《研究生曾良超》参加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举办的2014年度展,伦敦。
2014年10月,作品《线走方圆》参加2014长沙国际雕塑艺术节,长沙市洋湖湿地公园。
2014年9月,作品《蝶形空间》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雕塑展,太原美术馆。
2015年5月,数字肖像雕塑《冼星海》和《雷宜锌》参加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举办的2015年度展,伦敦。
2015年7月,雕塑作品《回家》被国家大剧院收藏。
2015年8月,参加2015太原国际钢雕创作营,创作7.3米高作品《重生》。
2015年9月,“朱尚熹数字雕塑一日展”在长沙国际雕塑节展出。
2015年10月,数字雕塑作品《数位空间系列》三件,参加“无间创想——2015中国(上海)公共艺术展”,上海七宝国际广场。
2015年10月,作品《畅游》参加2015长沙国际雕塑艺术节,长沙市洋湖湿地公园。
2015年12月,作品《数维空间》系列(9件)参加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
2016年5月,作品《张琳紫》和《吴雨桐》参加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举办的2016年度展,伦敦。
2016年5月,数字雕塑《数维空间系列》参加“诗性·介域——2016中国当代抽象雕塑艺术展”,并担任学术主持。
2016年6月,青铜雕塑《柴可夫斯基》,被国家大剧院收藏。
2016年9月,参与策划“呼唤经典2016——北京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雕塑展”,作品《数维空间系列》参加该展览,北京798艺术区第零艺术空间。
2016年10月,作品《圆中方》参加“中国姿态 第四届中国雕塑大展”,山东美术馆。
2016年10月,作品《斧》、《凿》、《峰》参加“2016中国·上海雕塑展,上海莫干山50具象·空间。
2016年11月,策划“能量空间——2016抽象雕塑展”,作品《扭曲的空间》、《方圆互动》、《红印》参加该展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陈列厅。
2016年11月,专著《重识罗丹——朱尚熹雕塑微博41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7年,1月,作品《圆中方》参加“近观——2017新加坡国际微型雕塑展”,新加坡视觉艺术中心。
译文《罗丹艺术——场革命的诱发物》1995 《雕塑》杂志总第四期 P36—37
论文《雕塑时空谈》 1996 《雕塑》杂志 1996年第4期 P7—9
论文《留一方净土,修一世偏爱》 《雕塑》杂志 1997年第3期 P34—35
论文《雕“术”忧思录》 《雕塑》杂志 1998年第3期 P25—26
论文《中国肖像雕塑随谈》 2001 《中国肖像雕塑》P4—5 安徽美术出版社
论文《阅读亨利·摩尔》 2002 《人·生命·自然》论文集 P84—85 北京出版社
论文《应该以公共艺术替换城市雕塑》2007 《中国当代雕塑》P10—12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论文《公共艺术谈》 2002 《交流·融合·超越》论文集 P131—141 中国旅游出版社
论文《对我国公共艺术征稿制度的反思》 2006 《北京奥运公共艺术论文集》P160—165 中国城市出版社
论文《关于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思考》2008 《共铸辉煌》(二)P249 长春出版社
论文《北京“百件奥运雕塑”述评》2008 《雕塑》杂志2008年第4期 P4—9
论文《北京的公共艺术立法试探》2009 《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P62—87 湖北美术出版社
译文《罗马肖像》 2010 《学院雕塑》丛书第6辑 P9—11 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专著《纵深的形——朱尚熹教学雕塑随谈》, 2011, 重庆出版社
论文《抽象雕塑之路》5000字,2011《雕塑》增刊p14——17
出版专著《重识罗丹——朱尚熹雕塑微博41篇》,201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金牛》,黄铜,高度5.5米,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
【2】《马三立》,青铜、钢材、混凝土,高度2.2米,天津名人园/
【3】《情侣座——两个人的世界》,铸铁与不锈钢,高度2.2米,北京奥体中心/
【4】朱尚熹与雕塑《金九先生》,汉白玉,高度3.5米,韩国汉城金九白凡纪念馆/
【5】《盛大节日》,青铜,高度3.5米,北京国际雕塑公园/
【6】《阳光下的梦》,花岗石,高度1.5米,广西桂林愚自乐园/
【7】《朱尚熹井盖艺术——雨》,铸铁,直径1米/
【8】《一方水土》,花岗石,高度5.3米,重庆北部新区/
【9】《苏醒的圆环》,水泥与砖,高度1.7米,北京红领巾公园/
【10】《无名岛——精卫填海》,不锈钢制造,高度7米,天津海洋博览馆/
【11】《陈纳德将军》,高度1.2米,玻璃钢/
【12】《飘扬的东帝汶》,不锈钢,高度3米,内蒙鄂尔多斯国际雕塑公园/
【13】《初雪》,大理石,高度2米,台湾高雄义守大学/
【14】《水上月》,不锈钢, 高度12.8米,天津文化中心/
【15】《人工岛》,不锈钢,高度3米,芜湖城市雕塑公园/
【16】《重生》,钢材焊接,高度7.3米,太原国际钢铁雕塑创作营/
【17】《线走方圆》,钢材,高度5米,长沙洋湖湿地公园/
【18】尚熹雕塑馆(1)
【19】尚熹雕塑馆(2)
《重生》 | 《重生》 | 雕塑《水上月》 | 雕塑《水上月》 |
《人工岛》 | 《人工岛》 | 《线走方圆》 | 尚熹雕塑馆 |
尚熹雕塑馆 | 尚熹雕塑馆 | 朱尚熹个人照 |
朱尚熹的艺术创作与研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公共艺术
朱尚熹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曾经参加北京市政府关于公共艺术百分比的科研课题研究与实施。作为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主要负责海内外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课题报告的初稿撰写工作。以后在各地做了关于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的讲座多次,向国内业界和有关人群介绍西方公共艺术的体系与运作以及公共艺术创作的前沿性经验。2008年朱尚熹撰写的两万字论文《北京的公共艺术立法试探》于2009年发表在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奥运文化与公共艺术》一书上。除了理论研究与推广工作外,朱尚熹还在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与实施中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由他策划与组织实施的“阳光下的步履——北京红领巾公园公共艺术展”以及2001年的“林间步履——北京雁栖湖景观雕塑创作营”,在北京乃至在全国公共艺术界引起反响。这两次活动一方面向社会推广了公共艺术,为市民提供了高雅的精神食粮,美化了都市环境,而且还培养了公共艺术人才,推动了公共艺术品的创作和繁荣,尤其在北京地区有垂范之作用。作为公共艺术家,2000年他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推出了“镜城一隅——朱尚熹井盖艺术展”,展出的井盖艺术品和公共性理念收到巨大反响,在后来的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委托创作中,他都以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理念贯彻始终,创作了许多作品建立在了都市的公共艺术空间,如北京雁栖湖的《红色星球》、北京红领巾公园的《苏醒的圆环》、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的《家乡的桥——牧童短笛》和《港湾》、吉林长白山国际雕塑公园的《宇宙碎片》、天津海洋博览馆的《无名岛——精卫填海》、重庆北部新区的《一方水土》、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情侣座——两个人的世界》、天津文化中心的标志性雕塑《水上月》等等,都是比较经典的公共艺术作品。
纪念性肖像雕塑
朱尚熹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我国第一代雕塑大师曾竹韶先生,对法国学派的纪念性肖像雕塑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创作的作品有建立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的《钱三强》和《王淦昌》、建立在韩国首尔金九纪念馆的《金九先生像》、天津名人苑的《马三立》、北戴河奥林匹克公园的《萨马兰奇》、以及2010年创作的《陈纳德将军》等等。朱尚熹对当代肖像创作的见解是:肖像雕塑可以是“神形兼备”,也可以不一定。当一定要表现对象时,艺术家的影子(个性化语言追求)藏在背后,这也是 “神形兼备”,这是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神形兼备”。当艺术家表现自己的语言感受占主导地位时,对象仅仅是一个入口,或叫借口,这时的作品与对象就不一定非要“神形兼备”了。他认为,不管怎样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肖像雕塑必须体现艺术家的见解,不能被动地表现对象,这就叫肖像艺术的作者在场性。
雕塑教学
在并不太长的教学生涯中,朱尚熹的雕塑教学成果成绩斐然,并形成特色。首先朱尚熹将雕塑教育中的基础教学集中在雕塑语言和形体修养上。雕塑语言即雕塑基本功,其核心集中在空间、形态、整体三大意识的培养。雕塑语言的研究并不分具象及抽象,架上与装置,语言的内核都是一样的。第二,雕塑基础训练必须与鉴赏相结合,没有良好的鉴赏能力注定没有较好的创作能力;从这一角度讲,朱尚熹的基础教学是习作、鉴赏与创作三位一体的。第三,朱尚熹的教学理念最终放弃了过去的那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代之以艺术史的视野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与升华的节点在雕塑史中的位置。第四,朱尚熹在教学中大量的示范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对学生理解知识、树立专业自信心和热爱雕塑事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0年,朱尚熹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A画廊推出了《纵深的形——朱尚熹教学雕塑展》,展出了具象与抽象雕塑近90件,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2014年9月教育部授予朱尚熹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对罗丹艺术的研究
朱尚熹热爱罗丹及其艺术,深入学习和研究他的雕塑已经多年。2014年末至2015年初,朱尚熹趁“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在国家博物馆展览之机,带着橡皮泥和泥塑工具到展览现场临摹和研究罗丹作品,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临摹了罗丹作品30件,与此同时,朱尚熹每天还坚持发布微博畅谈研究罗丹艺术的心得体会,讨论罗丹在雕塑语言的贡献的方方面面。在前后两个月的时间里朱尚熹发布微博41篇,在广大网友及雕塑业界引起较大的反响和积极的评价。罗丹雕塑回顾展之后,朱尚熹将41篇雕塑微博和其它两篇关于罗丹研究的学术论文一起结辑成书,取名为:《重识罗丹——朱尚熹雕塑微博41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11月正式出版。
《重识罗丹——朱尚熹雕塑微博41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首位大陆学者撰写的关于罗丹雕塑艺术研究的专著。朱尚熹一反中国大陆雕塑与学术界关于罗丹的现实主义、古典主义以及浪漫主义成就的研究的常态,完全从现代主义角度对罗丹雕塑艺术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解读,肯定了罗丹对现代主义雕塑的开创性贡献。朱尚熹在书中提出的许多鲜明和尖锐的观点,将对我们的雕塑语言建设产生积极甚至是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朱尚熹作为雕塑家身份撰写的这部专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体验的价值,尤其是对从事雕塑工作和雕塑语言实践性研究的人来说,读来亲切感人。
朱尚熹临摹的30件罗丹作品已经于2016年铸造成青铜实物,并在尚熹雕塑馆长期陈列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