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汉字空间艺术论

摘要:经历了数千年的生成,汉字艺术终于走出平面,开始了激动人心的空间聚变,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千年前,仓颉创造了汉字;一千年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今天,我们将汉字艺术推向更加辽阔的时空。向三维汉字艺术迈出的一小步,就是中国二十一世纪文化向前跨出的一大步。汉字空间艺术的“空间”,是中国思维的空间、文化纵深空间、文化话语空间。我们正在开创当代汉字造型艺术美学的新纪元。
关键词:空间、全维、汉字艺术、字元美学

 

    汉字是立足于视觉的文字,它在视觉艺术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生成形式。
    汉字形成于前农业文明时期,是华夏文化的根本基因。所以破平面汉字传统之茧而出的三维汉字艺术,便成为历史的契机。三维即立体,立体属空间。汉字空间艺术并不等于汉字雕塑,汉字是中国的特产,但雕塑不是。汉字空间艺术包含了汉字雕塑艺术。汉字空间艺术又是汉字艺术的重要方面。这里谈到的“空间”,狭义上是指视觉艺术的立体形式,如雕塑、装置、建筑、环境、表演等;而广义上是指中国思维的空间、文化纵深的空间、文化话语的空间、宇宙生存的空间。
    过往历史文物中的证据只能显示汉字文明演化的初期和中期样式,却无法展示今天的汉字空间维度拓展的状态。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图腾纹样,而立体的图腾形式无疑就更具有丰富、完满的仪式感。(图一)

(图一)汉字空间艺术理论模型

    一、殷商时期书写下的文字,都没有保存下来,也就是说,平面作品不具备立体(半立体)汉字作品所具有的永恒性。前人不曾想到以三维的眼光来观看、分析甲骨文无可厚非。甲骨文(纹)的空间化处理是耐人寻味的:先在一面钻出火眼儿,而后烤灼,观其裂缝走勢,裂缝是穿透性的,璺透骨背。最后经过巫师的创造性释义,将內容以利刀“刻”在龟甲或兽骨的另一面,部分还在里边填以朱色。為什么最后结果要“刻”出來而不是“写”完就算呢?當時是有类笔工具的。“刻”,实为汉字初期空间化处理的混沌直觉,是人们对自我永恒精神存在的记录方式,是“写”所无法替代的历史空间痕迹。所以我们有“刀笔吏”而无“笔刀吏”的说法。刀先于笔,进一步延伸,空间的凹度先于平面的涂料,字先于纸。在古代,处理汉字的纹样实际上是一种雕刻(塑蜡)的造器行为。《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其中的“错”包括雕刻、涂金、打磨三个过程。(图二)

(图二)甲骨文穿透性空间

    二、汉字的方形片框,主要还是为印刷上的便利性设计的。全部的汉字演化历史,是不能用方形来框死的,印刷和传播只是汉字诸多功能之一,要生动地发扬汉字精神,首先应该尽量突破方形的陈规。过分的注重实用,也是阻碍汉字艺术向三度纵深展开的原因。当全部书技达到平面的极限之后,自然就会向其“反面”发展,那就是立体、空间的境界。汉字空间艺术是一种更加实体化的艺术产物,在互联网热潮之后的“新硬件时代”,将发挥不容低估的文化作用。这就是气魄、体量、重心的意义。(图三)

(图三)《方块字》钢铁,朱尚熹2006

    三、三度空间的汉字结构、空间化的思维新模式、原创的汉字生活方式、大国必有的整体性思维,它们才是我们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灵魂。值得注意的是,二维的“方片汉字”,到了国人的口中竟摇身变成了有体量感的“方块汉字”,它暴露出一些中文语义的含混表述问题。当三维打印成为人类新交流媒质后,文字自然就可以进行三维处理了。由立体的九宫格延伸出的二十七宫格,就是可以将六面体无限向外扩展的一种形式。八法是平面内的八法,在立体的模型结构中,至少要有二十七法来对应二十七宫格。有一点是相当明确的,就是卷曲的、平面的,或扁平的空间,肯定不是宇宙的形体真相。(图三)

(图四)《北京》不锈钢,蔡汶家(新家坡)2008

    四、相传仓颉创造出了二十八个字符。有关他的传说透露出以下信息:一、汉字基本成熟于中原地区;二、汉字是父系氏族社会文明下的文明结果;三、汉字是以视觉为优先的文字系统;四、汉字通过占卜这项基本活动,从源头证明了汉字与巫术的天生的同生关系。仓颉四目的传说可以至少给我们两种基本的启发:其一,四目相对于二目,是对视觉语言(形式)本能式的强调,是明显的视觉震颤效果、最早期的视幻设计;其二,如果可以多生一目,改写神话为“五目仓颉”呢?这第五只眼应为空间之眼。(图四、五)

(图五)锡派寿字盆景

    五、华夏汉字艺术的历史分期,可以重新设定:第一期,早期甲骨文的雕刻仪式,负空间出现。第二期,篆书的时代。毛笔为主的书记工具,线条为主要元素,缺点为毛笔的软绵遗害数千年书坛,空间感减弱。第三期,书法定义的确立,并逐渐成为精英特权的游戏。二十世纪之后书法成为独立意义上的艺术形式,无空间意识。第四期,现代书法运动。主要是在美、日文化冷战的背景下展开的一场群体运动,开始提出了“汉字艺术”概念。第五期,空间汉字艺术观念的确立及创作阶段,正空间的出现。第六期,多维空间汉字艺术发展的全新阶段。正空间持续延展,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而空间呈现为力。(图六、七)

(图六)《自然密码》木,崔斐1999

(图七)《漢-汉》木,郭亚恒2009

    六、虚实并无本质的差异,只是观察事物不同角度而造成的观念比较。实体需要“实”过书技的纸的体量,“虚”则要透过电脑立体设计和三维打印技术,将文件数字化,从而可将文字的比例和细节做出精确的改进和加工。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发掘新的方式(形式)——要新鲜的、有趣味性的图式。在文艺作品中,没有新旧,没有优劣,没有先后,只有创造。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实业才是社会根本性的实体存在。汉字的空间是一种更加实体性、实力化的艺术产物,在互联网热潮之后的“新硬件时代”,将发挥不容低估的积极作用。在纸媒质的时代,文字是平面的;三维打印出现后,文字势将立体化了。(图八、九、十)

(图八)《山》土、木,岩间贤(日本)2008

(图九)《爱拥》石,刘永刚2006

(图十)《我们》木、铁,潘星磊(香港)2007

    七、道是理论,器是质料,巫是精神,字是形体。虽然时空都是我们的意识,而不必是客观的真实,以三度的目光和四维的体验来再构汉字的形式也是对智慧的考验。立体汉字意向构成了华人世界的思维模型。在它面前,许多西式概念失去了分析功能。如果要给汉字空间艺术一个比较概括性的形状的话,那就是球体结构;就是它在各个角度、各个面向伸展的最大范围的公约数,就是一个相对完满状态。如此就突破了平面汉字那种简单化的理解方式,进入一种更加接近宇宙模式的思维和处理空间的逻辑状态。这是每个对独立的汉字(类汉字)的要求,进而在整体(句式)的结构上也可以是团状的,而不是从前的线性的或条状的那种结构,更可以是星云团式的结构。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张力。(图十一、十二、十三)

(图十一)《云》汉白玉,白峥2008.

(图十二)金锋(美国)作品2015

 (图十三)《新闻》胶,曾伟恒(香港)2009

    八、造型的五项原则:其一、响亮色彩。有别于传统的书技的黑色调,走向它的正反面;其二、硬线刚材。它是汉字阳刚之气的体现,因为书技已经阴柔了数千年。刚材是指最易产生硬度的物料而已。硬质材料须具备的物理及文化硬度;其三、全息向度。由三维而至四维、五维,再到达六维,最后是全维的境界。包括文学、行为、舞蹈、影像、音乐、戏剧、雕塑、建築、电影等形式;其四、单体汉字。汉字精炼与浓缩是众所周知的优势,因此减弱句组和词组,直接强调单个汉字的丰富联想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化形态。汉字艺术不仅仅是中国语言的视觉形式,它更是一种文化话语的权力;其五、大型巨制。室內、戶外、大尺寸。回归巨大、沉重、稳固、永久的秦、汉气象。(图十四、十五、十六)

(图十四)《自由》玻璃钢。徐一宾2008

(图十五)黄锐作品

(图十六)《平安》青铜,刘景路2015

    九、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图像化的时段。汉字图式曾经的二维状态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 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 行书、草书。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重雾霾中散发着失语后的虚光,所以,汉字艺术在国际当代文化里的现身,是拯救性的文化行为。没有汉字和汉字文化的中国将很快随风而逝。有些战争在作有形的消灭,有些关注于物资的争夺,而更高级的是夺心攻神之役。艺术就属于这后者。拉丁文的“抽象”工用满足了我们的物质发展需要,而汉字的“非抽象”更加包容博大,成为精神花园的主体。(图十七、十八、十九)

(图十七)两种空间发展方向

(图十八)《再》充气塑料,凯瑞(美国)2008

(图十九)《开放》布、木,史蒂夫-德格鲁德(美国)2008

    十、经历了三千多年的缓慢生成,汉字艺术终于走出了平面,开始了激动人心的空间纬度聚变,它不仅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构成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新美学。“字元”美学就是一切文字艺术的科学。它诞生于中国美术史和世界艺术史重要转型的时刻。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实用、现用、自用为取向的片面的内卷的负空间文化。正是这种长期的内卷性,导致中华本土文化的体魄未能充分发展起来。理解一种文字就是理解一种生活方式;审视一种文字就是审视该社会和文化景观本身。汉字就是一种来自宇宙的综合信息,它是宇宙的,所以汉字艺术必然是属于空间的。(图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图二十)《门》木、胶,沃尔夫冈-史蒂勒(德国)2008

(图二十一)《福》木浮雕,广州陈家祠堂门饰

(图二十二)全光荣(韩国)作品 2014

    综上所述,汉字空间艺术的发展是华夏文化史上的一项提高民族心智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体现了华人认知世界的方式,也显现出华人掌握世界的形式。我们的传统也是可以发明、创造出来的。就如大洋是一个地球的局部曲面构成,它似乎是辽阔而平面的。但是,没有奇伟的岛屿山峰,大洋必定是令人恐惧的荒凉。如果将洋面比作汉字造型艺术平面化的往事,那么,汉字空间的存在,就是那些不沉的、只局部露出海面的巨大本质结构。那些水下被遮盖的构造,就相当于汉字空间艺术那等待揭示的体量。因为,没有岩石的界定,海洋将失去轮廓。(图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图二十三)汉字建筑模型

(图二十四)《汉字建筑构件》水泥,车飞2006-

(图二十五)《月光》不锈钢,郑路2009

(图二十六)《与傅山书》纸板、光,马锟2013

    汉字空间艺术,不是现在发明的概念,只是到了今天,在各种成熟因素机缘巧合地配合之下,才被完整的描述出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解决方式;而搞出大胆的理论假说,将平面的汉字由量变到质变地推展到立体空间之中,去分析、去重新书写历史脉络,就成其为具有穿透性艺术的理论。三千年前,仓颉创造了中國文字;一千年前,毕昇发明了泥雕活字印刷术;今天,我们将汉字推向更加辽阔的艺术创造空间。向三维汉字空间迈出的一小步,就是中国二十一世纪文化向前跨出的一大步。(图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图二十七)《锁》铁,金权龙 2014

(图二十八)《极度休闲》树脂,谭思考(澳大利亚)2008

(图二十九)《书法-雕塑:抽象雕塑形态教学》李秀勤著2013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微信号:china-sculpture